
快速導航
聯系我們
武漢天龍體育運動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
聯系電話:027-86716212
手機號碼:13006375381
傳真號碼:027-86716212
聯系 QQ:17691650
郵 箱: huohuli027@126.com
官方網址:http://www.900150.tw
公司地址:武漢市武昌區徐東路團結大道1009號紫金苑2棟2門602室
去黃山旅游過的人 ,都見過山民挑著百斤重擔在山間行走每天上上下下好幾趟,即使到了六七十歲身體還是很硬朗 。而一些驢友爬一次山回來就各種酸疼 ,大部分是因為用錯了爬山姿勢錯誤爬山姿勢不僅降低爬山效率,還易導致腿酸、腰疼,甚至是癱瘓。其實,想要輕松爬山又收獲爬山好處,你只需要學習12字科學爬山秘籍——“避開錯誤、用對技巧、適當拉伸”。
接下來列舉常見的爬山錯誤動作,每一個都會給身體帶來巨大傷害,一起來看看你中了其中幾個:
這個錯誤動作可謂是爬山者中最常見的,總是低頭關注腳下的同時,彎腰弓背前進,腰椎不能保持在正常的生理曲度上,長時間則會導致腰部出現疼痛甚至癱瘓。據不完全統計,有40%的驢友出現了該情況。
這個錯誤動作常常出現在爬山后面階段,也就是大部分爬山者已經勞累卻堅持上爬的階段,這樣搖晃骨盆的錯誤動作,不僅可能引起腰疼和下肢的損傷,更大大降低了爬山的效率。
這種錯誤動作常見的是邁很大的步子,一次登好幾個臺階。身體后傾,重心還在后面,這種錯誤動作因為力臂大不僅做功更多,時間長還會引起小腿前面的勞累。
這種錯誤如圖所示,許多先進行伸髖再伸膝的爬山者常常出現,而膝蓋承受的壓力,跟腳彎曲的角度有關系,膝蓋越彎,膝關節跟骨頭接觸面積小,承受的壓力就越大,久而久之必定會引起膝蓋的疼痛。
許多的爬山者,常常因為上山導致肌肉已經疲勞無力,而在下山時屈膝緩沖有"腿軟"的情況,很多爬山者因此選擇直膝下山,然而這樣的動作雖然腿不再"打軟",但對膝蓋造成的損傷也是無形的,因為屈膝的緩沖掉的壓力都轉變為膝關節來承受。
如果足呈"內八字"下山會相比正常腿型和"外八字"腿型更加容易出現踝關節的扭傷,尤其在不平的路面上。
爬山過程中,很多人贊嘆上山容易下山難,因為下山遠比上山耗體力,你能輕松上山,但未必能輕松下山,下山的危險是上山的2倍。
因為上山的重力重心是向下,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,兩力方向相反,成平衡狀,除了費點力氣外,危險性較小。但是下山就不同了,重力重心是向下,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,這樣平衡就不好掌握了,弄不好前沖力過大,會發生危險。并且下山時速度如果太快,腿腳會發酸并且發抖。
在上山時會進行向心收縮,所以肌力不會降低太多。但是下山時由于會反復進行離心收縮,所以腳力較弱的人,肌力會急速降低。雙腿用力支撐體重的動作會變得不靈活,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。
平地步行時,只有幾乎與體重同樣的力道緩緩反彈,但慢跑時卻有兩倍體重的力量在著地的瞬間一舉反彈。 上樓梯、下樓梯時受到的沖擊力,若以平地運動來舉例,上樓相當于步行、下樓則為慢跑。登山時的下山,即使看起來是在步行,但實際上卻是如慢跑般、受到巨大壓力的運動。
錯誤爬山會帶來各種身體不適,很多人爬山回來第二天各種酸疼,今天特為大家整理了13個正確爬山技巧,讓你更輕松享受爬山之旅。
以一個體重 60公斤的人為例,平路行走時兩邊膝蓋各承重60公斤,但爬山時膝蓋負重竟變成高達240公斤。而且如果速度加快,對膝蓋產生的壓力就愈大。
盡量讓腳后跟吃勁,腳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,于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,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/3左右的勁。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,都須將支撐腿伸直,讓關節嘎噔一下。
為啥四肢腿的動物就比人擅爬山?因為它們平均分配了力量。爬山時,只要坡度超過45度,就手腳并用,省勁有效,也沒什么不雅,還算返樸呢。
外八字式邁步便于讓腳跟吃重,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讓肌腱舒服。雖不走得特快,但不停歇,每邁一步膝關節都挺直一下,仿佛一步一頓。
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將臂力轉移到腿上,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力。當摁壓著一只腿提邁另一腿時,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。
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,讓肺葉完全膨脹起仿佛上至喉嚨下至丹田。山里的空氣雜質少,干凈的氧氣在身子里循環就等于內部洗澡呀。若天冷,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,讓舌頭先給涼氣加加溫,省得喝一口冷風噎著。
兩只腿的爬不過四只腿的,但人拄上棍等于三只腿,勝于兩腿。短棍(手至地的距離)為好,手能撐住它,讓那棍杖像腿一樣吃力。長棍也行,仿佛撐篙,不過移起來比短棍費些胳膊的勁。
這樣從視覺的角度來看,坡似乎不那么陡了。用錯覺騙一騙自己就算藐視困難吧。
沒小路的山,走起來費時費力,爬山時找路就像找導師一樣。
●架過山梁的電線下必有查線員留下的路,過光纜的地方亦是;
●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、炭窯或小名勝(塔、泉、碑、墳)等必有小路可通。
●小路不會突然消失:一旦忽然消失,多半是你走錯了,原道回返一段,仔細查檢小路是在哪拐了彎。
●找老鄉打聽山路不厭其煩:什么位置能看見什么標志一定要清楚。最好再多問一兩個老鄉以豐富或校正信息。
一般從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頂,看看二者連線與北的角度,明確前進時的方向感。行進時也要時時找一找北,拐彎時要大概估計轉了多少角度。在山里,人的方向感覺常會出錯,不過太陽不會錯,不愿相信也要相信它。
順小山溝下坡能到大山溝,大山溝必有路通人家,也許回不到你的出發點,但不致出危險,尤其天黑或大霧時,順溝走下坡路最為保險。
一般下陡坡時宜側身走,重心略靠后,穩住一腳再移一腳。背著身往下倒走,視野不好,且過慢。不妨仰面坐著走,即用屁股蹭著走,兩手也撐著移動,安全而快捷,稍費褲子。
每走一段時間要適當休息片刻,休息可以分小休息和大休整。一般小休息就站著喘口氣,或者把包放下來歇息一會兒,時間不宜太長;大休息可以長一點。
休息時應補充一些熱量和糖分,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。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,喝水也是主動的,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。
休息時可以松開鞋帶,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,千萬不要脫下鞋子。因在長途行走中,雙腳會稍微發脹,中途休息脫鞋,接下來的路只會苦不堪言。
四、上山熱身、下山放松能最大化減少傷害
爬山,作為一種時尚的健身項目,既可以鍛煉身體,又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,在戶外圈深受大家的喜愛,但一定要堅持用正確的爬山技巧,并且記得熱身和放松,整套工作做齊全才能讓你的爬山效果更大化。
(1)慢跑
(2)伸展腰背部和腿部后側
(3)伸展大腿前側
(4)股四頭肌向心和離心訓練
(1)伸展腰背部
(2)伸展臀部和大腿后肌
(3)伸展大腿前側
(4)伸展小腿
早在50年前,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新西蘭人希拉里,就說過這樣的話:"攀登珠峰的關鍵并不只是登上頂峰,我甚至覺得能夠安全下山更為重要"所以:正確爬山、正確下山、正確拉伸。多跟老驢學習經驗,自己戶外出行多總結,想要幾十年安全、快樂地玩戶外,重要的注意事項和技巧,你必須牢記于心。
去黃山旅游過的人
一、錯誤爬山姿勢
1、彎腰弓背,低頭看腳
2、左右搖擺
3、邁大步子
4、膝蓋前頂
5、直膝下山
6、腳呈"內八字"下山
二、3個科學的角度剖析:下山的危險是上山的2倍
1、重力與作用力方向不同
2、相關肌肉收縮方式不同
3、下山的著地沖擊力是上山的兩倍
三、13個正確的爬山技巧讓你不累
1、盡量讓腳后跟吃勁,走上坡路有竅門
2、能用手幫助時就用手
3、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
4、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助力
5、爬坡時可大喘氣
6、爬坡時柱棍也能減輕腿力
7、爬坡時適當仰著頭
8、上山找路有訣竅
9、上山前一定要找準北并認準
10、下山迷路時就往下順溝走
11、下坡時用屁股蹭著走不寒磣
12、學會休息和補充體力
13、休息時不要脫鞋
1.上山熱身技巧
2.下山后放松